掌中惠州2024-02-05 08:30 3922阅
90年代初世界首例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成功后,这一技术迅猛发展。近十余年来,越来越多的团队使用腹腔镜技术开展高难度的巨脾切除,其中不乏佼佼者发起更大的“挑战”。
近日,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夏喜刚博士带领团队,成功为一位“超级巨脾”的患者施行腹腔镜微创切除术。仅几个小切口,帮患者卸下最长径30厘米,重达9斤,占据腹腔超过四分之三的巨大脾脏。
夏喜刚介绍 “ “患者脾脏是正常大小的20倍,从剑突一直蔓延到肚脐下部直至进入盆腔,甚至远超医学上对超级巨脾的定义。” 夏喜刚介绍,正常的脾脏只有150~200g,12cm左右。一般脾脏大小到肚脐水平线以下或超过腹正中线就认为是重度脾肿大。最长径≥17cm或重量≥600g的被认为是巨脾,最长径≥22cm或重量≥1600g为超级巨脾。 这样的庞然大物实属罕见。有着丰富微创技术经验的肝胆胰外科团队不敢轻视,在术前做了三套手术方案——开腹、腹腔镜、腹腔镜+手助。 最利于患者的是 腹腔镜下脾切除, 但对手术者却是 最具心理挑战的选择。 腹腔镜手术相较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小、器官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短,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然而患者过度增大的脾脏,让手术的操作空间异常狭小,加上器官周围的脏器和血管已被推挤变形、布局不详,稍有错漏便可能造成术中大出血,凶险至极。 夏喜刚带领团队做足准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反复研阅患者的影像检查,分析腹腔内器官与血管的相互关系,制定出合理、安全的腹腔镜手术入路及方案。 术中,夏喜刚主刀,先为患者锁上“双保险”:扎起脾动脉并在胰后放置阻断带,最大程度避免大出血可能造成的生命危险。其后,在3D腹腔镜及超声刀等高精尖设备的辅助下,谨慎精细地剥离病灶,术中基本没有出血,成功完成了一次极复杂的腹腔镜脾切除手术。 上下滑动查看/点击看大图 术中取出的物体净重约3200g,加上自体回输血液的重量,原本位于患者体内的脾脏超过4000g,约9斤。 微创手术加上快速康复的辅助,术后患者只感觉轻微疼痛且可以自由走动,术后第1天饮水,第2-3恢复饮食,6天后患者顺利出院,这些是开腹手术难以企及的。“本来我们以为要去广州手术,没想到在惠州遇到一个这么厉害的医生,真的太幸运了”。夏喜刚查房时,患者及其家属连连竖起大拇指点赞。 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廖锦岐、肝胆胰外科主任夏喜刚带队查房,并与患者合影。 微创手术是外科发展的大趋势。夏喜刚说,其他的手术方式对医者来说虽然更轻松,但是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即便困难重重,我们坚持患者利益至上,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给予病人最大获益”。 这一高难度微创手术的成功实施是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综合实力的又一凸显。近年来,高精尖的设备的投入及高水平人才的引进,让医院的软硬实力有机结合,为广大群众提供精准医疗和优质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专家 夏喜刚 医学博士,肝胆胰外科、小儿外科主任,肝脏肿瘤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学术任职: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肝脏外科专委会常委,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结石防治专委会常委,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医院肝胆管结石防治专委会常委,湖北省医学会胰腺病学会常委,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ESCO)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腹腔镜外科分会委员。
——END——
来源: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订阅号
暂无评论